社团组织

省民政厅副厅长杜文革到洮南市和通榆县调研农村养老大院运营和服务情况

2025-06-13     来源:          阅读:

6月13日下午,省民政厅副厅长杜文革,二级巡视员孟令辉,在参加全省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暨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培训班的返程途中,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到洮南市和通榆县的部分乡镇实地调研农村养老大院的运营和服务情况。

图片

洮南市福顺镇幸福村养老服务大院,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设置床位16张,医务室、活动室等配置齐全。目前院内入住14位老人,有低保对象,也有特困供养人员,还有外村的老人慕名而来。杜文革走进老人房间,与入住老人亲切交谈。“今年多大岁数了?”“每月的收费标准多少?”“对服务满不满意?”“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每年收费4000元,服务好着呢!老人一一作答,并伸出大拇指点赞。这么低的费用,如何保障机构的可持续运营,杜文革十分关心。曾任村支书的机构负责人张录柏介绍说:“村集体年收入120万元,每年给养老大院补贴10万元左右,院外还种植了时令蔬菜,运营没有问题,现在还有不少老人排队等着入住。杜文革对老支书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投身农村养老事业表示赞许。得知机构想扩大规模,杜文革要求当地民政部门对这样运营好服务好的农村养老大院,要给予大力支持,争取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

图片

通榆县边昭镇佟家店村养老服务大院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1500平方米,设有日间照料、文体活动、心理疏导等多个功能室。杜文革走进餐厅,向村干部详细了解老人助餐需求和服务情况。村党支部书记嵇菲介绍,每天有20多位70周岁及以上老人在餐厅免费用餐,有需求的老人都能满足。而且,村委会每个月都会在养老大院为老人们举办集体生日会,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提升老年人的归属感,也打破了讲排场,比阔气的陋习。

图片

通榆县民政局局长李志凌介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养老工作,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性政策文件,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通过整合各类资金和资源,如省民政厅福彩公益金、养老服务资金等,用于农村养老服务大院的建设和运营,再加上29所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所在村的集体收入都比较高,所以确保了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杜文革指出,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需要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激发村集体和村民发展养老服务的内生动力,用集体经济的收益反哺养老是一种探索,希望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图片

在边昭镇西战村村部,杜文革仔细听取“孝善直通车”的送餐情况介绍。为弘扬孝善文化,探索创新农村弱势群体基本需求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惠民助民作用,4月8日,通榆县启动了“孝善直通车”项目。项目秉持试点先行原则,首批确定8个试点村,聚焦双自理困难残障人员、7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失独老人等群体,通过志愿者每日为服务对象配送“农村小饭桌”式午餐方式,关注其精神与生活状况,形成帮扶清单并及时解决问题,展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得知村里的志愿者,每天为5位老人上门送餐,并且帮助老人打扫环境卫生,使老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杜文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推动养老助餐服务事业的初衷不仅在于解决普通老年群体一日三餐的基本用餐需求,更在于为特殊老年群体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难题,提供其所必需的基本餐食保障服务。要进一步明确坚持“保障基本”的老年助餐定位,优先保障好高龄、失能、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就餐刚需,解决好他们的“吃饭难”问题,用“一餐饭”的温度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